×
在线咨询
我们将在 24小时内 联系您,请保持电话畅通.
×
在线咨询
我们将在 24小时内 联系您,请保持电话畅通.
相关推荐了解更多 +
绮惠动态 | 重庆市司法局政治部主任李友生莅临我所调研指导
3月12日上午,重庆市司法局政治部主任李友生、市司法局律师工作处处长高弘倞一行莅临我所调研指导。我所首席合伙人李梅、首席顾问邢军、管委会主任罗粲林及在所合伙人陪同调研。 在我所合
绮惠动态 | 重庆国际商事仲裁院莅临我所调研
2月27日下午,重庆国际商事仲裁院研究咨询处处长黄河一行莅临我所调研指导,律所首席合伙人李梅、研究院院长吴春燕、律所管委会主任罗粲林及在所合伙人共同参与交流。 首先,黄河处长一行
绮惠动态 | 浙江省司法厅副厅长徐晓波一行莅临我所调研指导
2025年2月26日下午,浙江省司法厅副厅长徐晓波、省司法厅公共法律服务管理二处处长王建斌、省司法厅公共法律服务管理二处三级主任科员陈毓恒及重庆市司法部门相关领导一行莅临我所指导交流。我
绮惠动态 | 我所律师荣获重庆市律师协会2024年度大奖
2025年1月16日,由重庆市司法局指导、重庆市律师协会主办的“重庆市律师协会2024年律师和律师事务所年度大奖颁奖典礼”圆满举行。
研究成果
绮惠说法|一案四审只为求一个真“理”
2022-01-18
在一年半的时间内,三级法院对本案所涉同一纠纷先后审理了四次,原告、被告及法院均付出了巨大的时间和经济成本,最终判决结果是原告仅获得支持部分退费(被告也应当退费)。
绮惠说法|高空抛物行为性质研究 ——以刘某危害公共安全案为例
2022-01-11
“高空抛物”犯罪化具有合理性,但在司法实践中如何认定高空抛物行为,尤其是如何区别高空抛物罪、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以及故意杀人罪仍然是值得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绮惠说法|正当防卫中防卫适时与必要限度的认定研究——以王某某故意伤害案为例(二)
2022-01-07
结合“王某某故意伤害案”展开讨论,结合法理,进一步分析本案中正当防卫的相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以供读者交流讨论。
绮惠说法|正当防卫中防卫适时与必要限度的认定研究——以王某某故意伤害案为例(一)
2022-01-05
近年来,“聊城于欢案” “昆山反杀案”相继发生,并引发热议,正当防卫制度又再一次成为热点话题。通常情况下,若行为不符合正当防卫的必要条件,则可能构成故意伤害行为。
绮惠说法|名独资,实普通合伙,独资企业债权人能否要求合伙人担责?
2021-12-30
个人独资企业以个人财产对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责任。在独资企业个人的财产无法偿还独资企业债务时,债权人以投资人私下与其他人签订有普通合伙协议,且其他合伙人也已实际进行过出资、经营、或获得分红为由,要求合伙人对个人独资企业未清偿的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该如何认定?
绮惠说法|人民法院未告知被害人开庭时间地点如何救济?
2021-12-28
刑事案件中人民法院在决定开庭后,经常发生未在开庭三日前用传票传唤被害人或通知其代理人的情况,此时人民法院的不当履行或完全未履行均对被害人合法权益造成影响,被害人一方相关权利人可及时依法进行救济。
绮惠说法|人民法院是否有义务告知被害人开庭时间地点?
2021-12-23
刑事案件中人民法院是否有义务通知被害人开庭时间和地点?答案是肯定的。法律和司法解释对此有明文规定本无争议,但由于实践中有相当多的办案单位对此有错误理解和运用,于是引发不同的认识。为此有必要逐一澄清。
绮惠说法 | 劳动者加班行为的认定问题
2021-12-21
计时工资制是一种按照职工的技术熟练程度、劳动繁重程度和工作时间长短来计算和支付工资的分配形式,它由两个因素决定:一是工资标准;二是实际工作时间。该种分配形式具有简单易
绮惠说法 | 新《民事诉讼证据规定》对免证事实预决效力的削弱
2021-12-21
民事诉讼的免证事实规则是指,法律强制规定对特殊情形下的案件事实当事人无需举证证明,而由法院依职权直接予以认定。这种法律效果在理论上又被称为免证事实的预决效力。该项规
绮惠说法 | 商品房按揭不成发生纠纷应如何解决(一)
2021-12-20
随着十四五规划“房住不炒”的定位和落实,央行与住建部先后出台了“三道红线” “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等房地产企业融资监管新规,再加上实践中购房者有各种不同缘由,许多商品房买卖合同中原定按揭方式付款未能实现,买卖双方为此发生争执,从而引发系列纠纷,下面就此类纠纷的总体解决思路做一简要分析。
司法实务中如何认定婚内强奸
2021-12-04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六条,强奸罪的定义为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强奸妇女,或者奸淫不满十四周岁幼女的行为。可知,强奸罪的犯罪构成要件为:● 犯罪主体,该罪
绮惠说法 | 仅签订劳动合同而无实际用工行为,劳动关系是否建立?
2021-12-03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第十条第一款明确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实践中不仅仅有已经实际用工而未签订或不签订劳动合同的情